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广汽与长安战略合作的背后,准备搞什么大事情?

内卷价格战、战略大转型、全球下滑的车市趋势,都让车企在2024年中艰难跋涉。这样的大环境下,不同的车企都有不同的对策。

6月6日,广汽集团长安汽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共性平台与技术、产业链生态、国际业务和产业基金等领域进行战略合作,共同提升中国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

虽然没有大张旗鼓搞新闻发布会,但从双方出席签约仪式的领导阵容上,足以看出对于这次合作的重视。从官方的消息来看,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都参与了此次签约仪式。据悉,这是我国汽车央企与地方国企之间的首次强强联合。

尽管目前还没有合作细则,但林林总总的合作意向背后,有一条清晰的线——为了规避风险,单打独斗不如抱团取暖。但鉴于此前国内车企在合作联盟上“雷声大雨点小”的一贯传统,还是让外界对于广汽集团与长安汽车此次牵手能否开花结果抱有疑问。

广汽长安牵手,看点颇多

今年以来,无论是市场的内卷,还是行业的变革,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些车企的既定发展节奏。而中国车企出海也遭遇“拦路虎”,也让很多自主品牌不得不采取措施破局。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便强壮如广汽、长安的,也需要不断地寻找新的突破点。

而本次“牵手”,显然是广汽与长安深思熟虑的结果。首先,车企之间开展合作也要讲究门当户对,广汽和长安无论从营收情况还是技术布局以及开展业务的能力上来讲,都符合彼此的条件。

也正因如此,在整个汽车行业里,长安汽车和广汽集团总是会被划分为竞争对手。不过,“世上没有永远的敌人”,所以长安和广汽也必定不会永远都是对手。目前车市内卷严重,与其孤军奋战还不如抱团破冰,双方通过联手合作,发挥各自的所长,共同从中受益,来应对不断内卷的行业趋势。

就广汽和长安的合作来说,我觉得有两大看点。一方面,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但市场份额集中化现象明显,这也意味着后续车企抢夺市场的难度或许会进一步加大。而广汽和长安是目前新能源车干得最好的两家国有汽车集团,这也让外界对于双方的这次牵手,有了更高的期待。

另一方面,广汽与长安均有明确的出海战略和目标,并且已在东南亚、中东、东欧等地落子布局,双方手中握有丰厚的海外资源。从两家企业的海外布局来看,主要进攻的市场具有一致性。考虑到现在出海面临各种挑战,广汽与长安的合作显得更为迫切。

趋势催生车企合作新模式

近年来,车企间强强联手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PSA集团与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等,都是车企的生存之道。这些联盟成立之后,开始整合各自的资源,共享市场和技术,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无论是广汽与长安,还是长安和吉利的抱团动作,与PSA与FCA的“牵手”完全不同,也不同于雷诺-日产联盟的高效和紧密协作。广汽与长安双方签订的框架协议,只是约定了合作的方向。具体的成效,还是要在实践中去看,双方是否能够付出“真金白银”、并协同推进合作。要知道,广汽此前也与上汽、奇瑞等车企签署过合作协议,多年过去了,二者的合作也是渐行渐无声。

但是,广汽牵手长安与此前不同点在于,现阶段的结盟不单单是技术上的学习,而是针对汽车未来趋势的前瞻性布局。而且,此次合作更多是市场层面的自由抉择而非外力助推。所以说,广汽与长安的合作,不仅是顺应市场变化和行业变革大趋势下做出的选择,更是双方着眼未来可持续发展,提升运营效率的全新路径。

在整体汽车行业下行的过程当中,必须投入更大才有机会脱颖而出的情况下,强强联手是短时间内缩减成本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从此次梳理不难发现,广汽和长安牵手,似乎没有人比他们更合适了。广汽与长安的合作,也许只是一个开端。未来也许会有更多的车企效仿,甚至是加入其中。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